查看原文
其他

可以靠颜值,还那么有才,他就是口腔医学博士杨乐!

中大学工 2020-02-12


背景:百人会英才奖项目(LSP)发起于2005年,该奖项面向国内18所高校,每年共奖励32名具有杰出领导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术能力突出的优秀研究生,用以支持中国培养养俱佳、德才兼备的新世纪英才。自百人会英才奖成立以来,我校共有27名研究生获此殊荣。


2018年12月2日,“2018百人会中国年会暨2017-2018年度百人会英才奖颁奖庆典”在北京举行。我校附属第三医院麻醉学博士研究生陈潮金、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杨乐荣获本年度百人会英才奖。


我校附属第三医院麻醉学博士研究生陈潮金、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杨乐(右)荣获本年度百人会英才奖。


杨乐,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2016级博士研究生。


他,创立“I AM 丹提斯特”口腔科普团队,线上线下进行口腔健康科普,发布百余篇原创科普漫画、出版国内首本大学生原创口腔科普书籍、进行超过40次口腔宣教义诊,团队获得国家级、省市级等12个荣誉及立项,被南方日报、羊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导,在公益路上砥砺前行。


他,曾任中山大学团委兼职副书记、学院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两次获得“中山大学年度人物”称号,获评广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等十余项校级以上奖项荣誉。


他,发表SCI论文5篇,主研国家级、省市级课题5项,多次受邀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中交流,2015年获中日口腔颌面外科青年医师竞赛二等奖。


他,生动地诠释了“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这十二字培养方针的内涵。


今天,就让学工君带着大家走近杨乐博士生,一睹学霸男神的风采吧!


图源:中大图志



他,开创了科普公益新模式


大一时,杨乐曾经被时任助理辅导员李斐的一句话打动:“你不可能轻易改变一个人,但可以影响一个人。”随着时间的翩然流逝,他也影响了身边的很多人。


2014年,杨乐公派去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牙学院,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地卫生部门开展的childsmile的医疗项目,为刚出生的宝宝至小学六年级的幼童预防龋齿。同年7月,他再次参加中大三下乡,对于下乡当地人民口腔健康的意识薄弱深感不安,并且希望能够为此做些什么。杨乐对目前的口腔健康教育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了一种能够大力推广的方式——漫画和新媒体。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群和他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开创了一个口腔科普团队——I AM 丹提斯特


“医者悬壶济世,仁者怀爱助人”,团队的故事就此拉开帷幕。丹提斯特,就是英文牙医的音译。3年来,团队由6人团体扩增到26人团队。杨乐和其他有志于实现“上医治未病”的光华医学生不断聚在一起,凭着朝气与勇气创造口腔科普的新模式


自2015年起,团队已创作科普图文82篇,总阅读量超19万,拥有固定用户5000余人。2017年9月,团队的三篇漫画作品分获中华口腔健康作品创作大赛的二等奖、三等奖及优胜奖。2017年5月,在广州市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团队推出了实体科普书籍《小牙医漫谈》。漫画书出现在广州市中小学学生的课堂上,大受好评,荣获第二届中国健康科普创新大赛的科普图书优秀奖,还获得了《羊城晚报》的专版报导。


除了线上宣传,杨乐带领着团队成员积极地活跃在不同学龄层的校园。从2015年至今,他们走遍学校各校园,走进十余所幼儿园、小学,以及农民工子弟学校,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和牙齿健康宣讲。2016年6月,团队远赴西藏林芝的两所中学,在平均海拔3100米的高原上,进行宣教、义诊、涂氟、预防性治疗、卫生用品派发、流行病学调查等活动。成员王文烁回忆道:“在西藏做公益遇到的最大困难要数高原反应,出行前,我们都吃了不少保健药品,还准备了便携氧气罐,但还是有队员出现了严重反应,无法继续参加活动。”然而,高原气候没有打倒这些饱含激情的年轻人,两年后,他们再一次踏上了前往西藏的路,前往部分高一年级学生家里开展入户义诊,贴心地叮嘱藏区人民如何保护口腔健康, 1600余人直接受益,4000余人间接受益。


“开拓科普新领域,传递健康真知识”。所有无私的付出背后,是以杨乐为代表的中大学子内心朴素的愿望——“希望通过我们年轻的力量,让全国各族同胞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健康微笑。”


杨乐在西藏义诊



“以所学回馈社会,是我心中信念”


当谈及对科研的想法时,杨乐认为“自己是一个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他认为,一所大学或者任何一支团队都需要不同类型的人,如同生物多样性一般,只有不同性质的伙伴碰撞到一起,团队才能走得更远。作为团队的领军人物,杨乐注重发挥团队成员所长,增强配合协作,并将公益与科研相结合,以推动团队走向更大的舞台,更好地回馈社会。


2009年进入中大时,杨乐读的是口腔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的专业培养模式让他的硕士研究生阶段基本都在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做的也是临床型的课题。2016年在本院升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导师廖贵清教授告诉他——“博士一定要读个科研型的,培养严谨的思维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以求达成二者的相辅相成。”正因如此,杨乐选择了在博士研究生阶段同时做着口腔基础研究和口腔临床研究两种类型的课题,一方面研究着口腔癌的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机制,另一方面关注着颌面部疾病术后吞咽和言语康复。“两支'鸡血'在不同时候、不同领域给自己持续的刺激,激励自己前进。”


目前,经过2年多的博士研究生学习,杨乐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本领域权威杂志上发表了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主研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州市科技计划和1项广东省教改课题。紧跟世界领先理念,他参加了国际口腔颌面外科会议和欧洲颅颌面外科会议,并作壁报及口头展示。不断尝试突破自己,在全国甚至国际舞台上,和青年医师同台交流,分别在第一届中日口腔颌面外科青年医师竞赛和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专委会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另外,为了配合I AM丹提斯特团队的科普宣教工作,杨乐还研究了医学传播学和口腔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更科学地总结医学传播的特性更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2016年西藏“公益游”活动中,杨乐和公益团队成员针对西藏林芝市区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将结果整理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校卫生》上,弥补了西藏地区中学生口腔健康调查的空白。在第二期项目中,在学院及医院专家的指导下,他们有针对性地设计将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流行病学调查,更加深入地反映西部地区中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情况,为后续制定口腔疾病防治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学校和学院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学校的环境和培养理念给予了我们高远的视野和情怀,也给了我们展示的机会和平台。”杨乐回忆道:“学院学生科的两位老师考虑到团队里纯医科生的结构,经常给我们提供跨专业的知识和新的思路。” 2016年9月,团队到上海参加了中国口腔医学会举办的青年医师论坛汇报比赛,壁报和现场汇报的展示荣获创意呈现奖。2017年5月,团队前往武汉大学与科普同行进行交流学习,受到北京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等多所专业院校老师的赞许和关注。团队发展至今,得到了学校、学院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认可,这更加鼓舞着他们坚守着那份热情与初心。


杨乐(左二)参加学术会议


谈及科普公益与医疗科研是否冲突,杨乐如是说:“大一大二的学生学基础,硕士、博士则应该将精力投入临床和科研。但有些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无法从书本、老师那里获得的。”团队始终坚持先科学性后趣味性的理念,每一篇推送发表之前都会经过许多资料文献的查证,以确保其科学性。越往后,涉及的话题大多超出他们的知识范畴,需要查阅更多资料。“事实上,低年级的学生能力相对不足,而高年级的学生在做科普的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在临床和科研上的漏洞,科普和科研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回馈社会,这是我们内心坚守的信念。”


百人会中国年会合影(二排左二为杨乐)



寄语师弟师妹:“让自己无可替代”


在2015年中山大学开学典礼上,杨乐作为在校生代表发言,他以《让自己无可替代》为主题,对师弟师妹们致以真挚的祝福和寄语——

2015年新生开学典礼上,在校生代表杨乐(右下)发言


“2009年,那年我高考,我选择了医学,因为那时觉得这是一个炫酷的职业,救死扶伤是一个浪漫的梦想;我选择了中大,因为这里有着在建国初期号称“八大金刚”的八位一级教授,更是有着“医病医人医心,救人救国救世”这浸注了对生命深刻关怀与对社会厚重使命的信条。我们怀揣着憧憬开始,却可能逐渐被现实打磨了棱角,变成了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曾经,一个20岁男孩,因鼻咽癌放疗后得了骨髓炎导致皮肤反复流脓,来到我们医院,他没什么文化,对父母也很不耐烦,脾气非常暴躁。但你可能并不会料想到,他把这次手术当做他的第二次生命,因为他才刚刚出狱;然而他不愿为自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从而用暴躁作为20岁男生的表达方式。五年本科,你或许记住了那一本本厚重课本的内容,但是不是忘记了最初医学那最纯真的本质?你或许上手了一些简单的临床操作,但是不是忽略了每个患者背后那隐藏的故事?你或许对自己能做什么开始怀疑,但我们身份的意义其中有一部分,不正是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吗?曾经有人说过,选择医生这条路,注定是寂寞和孤独的,但你所选择的态度和情怀将决定了你在这条路上看到的风景,不忘初心,但求无悔。


这或许是一个谈梦想很俗气的时代,我们有时在复制别人的轨迹。如果这样,当你40岁的时候回想起以前的人生,除了有一些钱和过得“还可以”,还能有什么样关于20几岁的记忆?你还有什么说出来能让你兴奋不已的经历?我不想复制别人的人生,优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无可替代。我不只希望能在医院帮到别人,我也希望我能在大学、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在中大的这段日子,我们创办了广东省基层白内障筛查及转诊项目,开始了广州百校行口腔知识科普活动,建立了“I AM 丹提斯特”口腔漫画科普微信平台。每年我都会参加各种下乡活动,因为我觉得只有去经历了,才能更好地想想我们到底能为当地带去什么。另外,我也希望通过自己能影响到一部分人。作为北校园团工委兼职副书记,我时刻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去和伙伴们一起去做项目,囊括了李嘉诚基金会公益种子计划的一二三等奖;作为学校的参与者,我提议在学位授予仪式上重温医学生誓言,而今年,这在众多医学毕业生响亮的宣誓声中被实现了。


九把刀曾经在书里说过:“有些梦想,纵使永远也没办法实现,纵使光是连说出来都很奢侈。但如果没有说出来温暖自己一下,就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梦想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拿来实现的,也是在那远远的地方提醒着我们可以努力成为更好的人。我是一名医学生,我也是一名大学生,我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可以选择以最初的信仰作为自己前进的路牌,我,一直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着,希望你们在这里也可以成为一个无可替代的人。”


在获得百人会英才奖后,面对采访,杨乐依旧坚持认为:“大家都在争着定义何谓优秀,可是有时候优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无可替代,所以找到自己的定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虽然过程漫长。”



时光流转而过,杨乐已成为一位更受关注的青春榜样、学子楷模。无论是在公益上的探索,还是在科研上的钻研,他都始终砥砺前行,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一步一脚印,取得更加卓越的成绩。


“学在中大,追求卓越”,对杨乐而言,“百人会英才奖”是对过去成绩的褒奖,而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他将继续秉承着“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的校训,继续发扬中大学子的优良作风,做更优秀的中大人!


 推荐阅读 


“数”说2017-2018学年奖学金


我校两个工作室入选!“广东高校骨干辅导员工作室”名单公示



--- 中大学工 ---

参考资料:中山大学团委公众号、

中山大学公众号、中大图志

采写:楚云

编辑:任司东

初审:许嘉茵 周昀

审核发布:钟一彪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


学工君真好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